第164章 另一种守护-《大国首席外科圣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李惜阳突然停下动作,喊道,“肺动脉漂浮导管。”

    肺动脉漂浮导管,是进行肺动脉压,和肺毛细血管血压测量的工具。

    全长110有一刻度,气囊距导管顶端约1mm,

    可用0.        8~1ml的空气或二氧化碳气充胀,充胀后的气囊直径约        13mm,导管尾部经一开关连接一1ml的注射器,用以充胀或放瘪气囊。

    将其推入患者左侧肺动脉,以方便李惜阳切除患者右肺时,先让左肺进行单肺通气,维持患者的正常呼吸活动。

    很快导管送来了,并顺利推进了左肺动脉。

    可是观察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,以及呼吸活动情况,均不理想。

    这说明即便给左肺安装了导管,依旧难以维持患者的呼吸。

    算了,

    “还是推体外膜肺氧合吧!”

    本来李惜阳为了避免患者术后多并发症的发生,计划少一点使用体外循环系统。

    但病人的肺纤维化实在太严重了。

    如此的单肺根本无法保证患者正常呼吸。

    只能利用体外膜肺氧合,帮助患者建立体外循环了。

    陌生人看见赵海推来的体外膜肺氧合系统,也是微微有些惊讶。

    心里暗道,“不愧是帝都,竟然有体外膜肺氧合。”

    体外膜肺氧合,被称为走出心脏手术室的体外循环技术。

    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,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,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,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。

    体外膜肺氧合的基本结构有:血管内插管、连接管、动力泵(人工心脏)、氧合器(人工肺)、供氧管、监测系统。

    其中氧合器,其功能是将非氧合血氧合成氧合血,又叫人工肺。

    其中动力泵,则被称作人工心脏,作用是形成动力驱使血液向管道的一方流动,类似心脏的功能。

    体外膜肺氧合,又被称为急症救命神器,它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又有明显的区别。

    体外膜肺氧合,是密闭性管路无体外循环过程中的储血瓶装置,体外循环则有储血瓶作为排气装置,是开放式管路;

    大大地减少了患者出血的并发症,

    并且长时间的生命支持,向受损器官提供了足够的恢复时间,提高治愈率。

    很快,

    鲜红色的血液在透明软管中流动着,接着经过相当于人工心脏的动力泵,通过相当于人工肺的氧合器,带着充足的养分,穿过患者全身血管之后再回到软管内。

    这也是李惜阳第一次使用体外膜肺氧合系统,不禁满意的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简便快速的操作方法可在简陋的条件下以极快的速度建立循环,熟练的团队可将时间缩短到10分钟以内,

    难怪体外膜肺氧合会被称为急症救命神器。

    “黄医生,注意维持肺动脉收缩压在4kpa以下。”

    黄平点头,“明白。”

    然后李惜阳再次接过手术刀,将肺动脉第一分支和降支全部截断。

    至此,病变右肺的移除工作基本完成了。

    “取出右肺!”

    郑小雨和张洁一左一右的站在手术台两侧,小心翼翼的将患者病变右肺取出。

    边上早已准备好的赵海,赶紧将便携式冰箱打开,和李惜阳一起取出供体右肺缓缓放进患者胸腔。

    “持针钳!”

    “4#可吸收单丝线!”

    李惜阳开口,黄平赶紧递上。

    先开始支气管吻合,李惜阳采用的是连续缝合法。

    一根线缝到底,仅仅眨眼的功夫就完成了。

    “4-0vicryl线!”

    快速更换缝线,开始缝合支气管软骨部分。

    因为此处不连续,所以李惜阳改用了间断缝合。

    当到肺动脉时,李惜阳再次更换缝线,

    “5-0prolene线!”

    这次使用的是间歇缝合。

    这种缝合方法,即使手术后一根丝线滑落,仍然有更多的丝线可以保护伤口。

    而且一旦切口下有积液或脂肪液化,可以用两根丝线拉伸引流,既达到了良好的引流效果,又避免了切口的全层开裂。

    一连更换了三种缝线,对应三种缝合法。

    而且速度之快,令人目不暇接。

    一时间,所有人都盯着看了出神。

    边上的陌生人同样露出震惊的目光,不过他看到的则与其他人不同。

    这小子的缝合术固然精彩,但是最令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肺动脉吻合口竟然丝毫不差。

    要知道通常肺移植手术中,常要做吻合动脉口的口径比对,如果不大小不匹配,则需要修剪。

    往往这个过程才是最耗时间的。

    而刚才他看到了什么?

    不光是肺动脉吻合口,支气管吻合口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两处断端口径完全匹配,根本不需要做任何修剪。

    所以这小子的手术才给人一种行云流水,没有丝毫停滞感。

    但这背后意味着什么?

    意味着这小子早在做供体肺摘除时,就已经计算好了。

    再给接受者做肺摘除时,做了相同的切口,才有了毫无差异的吻合口。

    不对,

    器官的大小长短因人而异。

    男人和女人,以及身高,年龄等不同。

    并不是每一个人肺的形状,大小,重量都是相同的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下,这小子竟然能精准做到两边的切口一致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