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六十五章 本官无异议-《天下第一逆贼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江苏推行革新,几乎是牵扯了整个户部还有工部。

    刚刚定下的北征准备事宜,更是涵盖了整个朝廷各部司衙门。

    现在摆在内阁值房众人面前的是一个局面。

    那就是朝廷没人了!

    说起来,这就像是一个笑话一样。

    朝廷从来就是不缺人的,但也一直在缺人。

    杨士奇看了一眼杨荣。

    他觉得太孙在说完辽东的事情之后,不去处理那些摆在眼前的奏章,而是特意提到南疆和东瀛要求的事情,似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

    于是杨士奇顺着思路继续想下去。

    南疆和东瀛对于朝廷来说,是个怎样的地位?

    是大明的新征之地,除了能够提供粮草和……不要钱的人力之外,便再无其他的意义。

    但是对于太孙来说是怎么的地位呢?

    很显然,南疆和东瀛的征服,都是经由太孙一手促成的,对于太孙来说,这两块地方几乎可以说是他的无名封地一样。

    这也是为什么,鄂宏大和汉王,哪怕是要人都不上奏章到朝廷,而是写信给太孙的原因。

    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触及到南疆和东瀛的事情,都是要通过太孙来决定的。

    太孙这是要招揽人手到南疆或是东瀛,为以后积攒人手吗?

    杨士奇不由的默默看向正在观察自己的手是不是起皮了的皇太孙。

    似乎,太孙也到了建立朝堂势力的年纪了!

    杨士奇想了想,便开口道:“启禀太孙,虽然朝中如今面临几样大事,但若真是想要抽调出人手,去教化南疆与东瀛,从鄂宏大都指挥使、汉王殿下手中接手地方政务,朝中还是能凑出一些能干之人的。”

    杨士奇小心的说着,他特意的点出能凑出能干之人。

    在他看来,太孙既然要建立势力,想要的自然是能力出众的官员了。

    甚至杨士奇都想到,等到这些人在南疆或是东瀛这些地方从政多年,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之后,等到太孙成为太子,再成为……

    这些人可就是潜邸中人啊。

    只要到时候将这些人再调回京师,就是朝中最坚定支持朱瞻基的一批能臣。

    不由的,杨士奇又多看了朱瞻基两眼。

    他忽然觉得太孙当着是谋定而后动,已经开始思虑数十年之后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这是老沉持重的表现,很符合杨士奇对于大明君王形象的要求。

    然而,朱瞻基却没有开口,他似乎是发现了在右手中指指甲后面,有一条肉刺。

    肉刺不算太长,所以他就陷入了,是要顺着撕还是逆着撕的纠结之中。

    若是顺着撕,很有可能连整条手都给撕掉了。

    而要是逆着撕,则有可能会存在残留,到时候就会陷入更长时间的纠结之中。

    眼看着自己已经给出承诺了,但是太孙就是不说话,杨士奇不由一愣,脸上浮出一些尴尬。

    难道是太孙想要的更多?

    真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小家伙!

    杨士奇心中有些纷乱,他将求救的目光投向身边的好伙伴杨荣。

    您是首辅,该您出场了。

    杨荣接受到自己在内阁中伙伴的求救眼神,他微微点头:“太孙,若是此时从朝中抽调官员前往南疆或是东瀛,只怕朝中对于江苏革新乃至于北征准备事宜,都有影响,此时能否暂缓,等到朝中缓口气稳定之后,再行抽调人手?”

    什么?

    杨荣你在说什么?

    不要以为你是首辅,就可以乱说话!

    听着杨荣的话,杨士奇一下子瞪大了双眼,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冲击。

    太孙想要培植人手的心意,已经很是明显,在太孙就是大明最好的未来前提下,身为内阁成员,理应充分的理解和满足太孙的想法以及要求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你杨荣身为首辅,就该拍板子说出那句,太孙可以随意挑选朝中官员前往南疆和东瀛的话来。

    怎么到了您这里,就变成了朝中一个人都出不了了?

    可是,杨荣却在这个时候,给了杨士奇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。

    果然就在下一刻,朱瞻基才再次开口:“一个人都找不到吗?可是南疆和东瀛,事关的大明的千秋万代,总不能一直放任自流吧。朝中真的没有人?本宫怎么听说,夏元吉和宋礼,对部中协助政务的那批人,很是赞许有加啊。”

    还在迷惑先前杨荣为何会那样说的杨士奇,忽然眼前一亮,他觉得自己猜到了什么。

    而朱瞻基则是皱着眉,接着说:“不过……似乎他们身上都没有官阶品级,此事倒是有些难办了……”
    第(2/3)页